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新闻资讯  >  絮凝剂加药装置的用途、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

絮凝剂加药装置的用途、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
更新时间:2025-08-22      阅读:44
  絮凝剂加药装置是水处理系统中关键的自动化设备,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、工业废水处理、饮用水净化、污泥脱水以及循环水系统等多个领域。其核心功能是将固体或液体絮凝剂(如聚丙烯酰胺PAM、聚合氯化铝PAC等)按照预设比例精确地溶解、稀释,并通过计量泵稳定地投加到待处理的水体中。絮凝剂的作用是通过电中和、吸附架桥等机理,促使水中微小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质聚集成较大的絮状物(矾花),从而显著提高后续沉淀、气浮或过滤工艺的效率,有效去除水中的浊度、色度、有机物及部分重金属离子,确保出水水质达标。
  一套完整的絮凝剂加药装置通常由溶药箱、搅拌系统、储药箱、计量泵(加药泵)、管路阀门、控制系统及安全保护装置等组成。通过自动化控制,可实现药剂的自动配制、连续或间歇式投加,并可根据进水流量、水质变化(如浊度)实现自动调节加药量,极大提高了水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,同时避免了人工投加不均、劳动强度大和药剂浪费等问题。
  然而,在长期运行过程中,絮凝剂加药装置也可能出现各类故障,影响处理效果和系统稳定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故障类型及其应对措施:
  计量泵不出药或流量不足:这是最常见的问题。可能原因包括:药剂堵塞进液或出液单向阀、隔膜或活塞损坏、泵头内有气泡、吸入管路漏气或堵塞、电机故障等。处理时,应先停泵泄压,拆卸并清洗单向阀;检查隔膜是否破裂,必要时更换;对泵头进行排气操作;检查吸入管路密封性和滤网是否堵塞;若电机不工作,需检查电源和电机本身。
  药剂配制浓度不准确或溶解不充分:表现为溶液浑浊、有未溶解颗粒或粘度异常。原因多为搅拌速度不足、搅拌时间不够、进水流量控制失准或药剂本身质量问题。应检查搅拌电机运行状态,调整搅拌速度和时间;校准进水电磁阀或流量计,确保水与药剂比例准确;选用质量合格的絮凝剂,并避免一次性加入过多干粉。
  管路堵塞或泄漏:絮凝剂溶液具有一定的粘性,长期使用易在管道弯头、阀门或计量泵入口处沉积结块,导致堵塞。同时,管路接头、阀门密封件老化也可能引发泄漏。需定期冲洗管路系统,特别是长时间停机前后;检查并更换老化的密封圈、垫片;选用耐腐蚀、内壁光滑的管材(如UPVC、SS316L)。
  控制系统故障:如PLC程序错误、人机界面(HMI)无显示、传感器(液位计、流量计)失灵等,导致自动配药或加药功能失效。应检查电源和线路连接;重启控制系统;校准或更换故障传感器;必要时由专业人员进行程序维护。
  溶药箱或储药箱液位异常:液位过高可能溢流,过低则导致泵抽空。应检查液位计是否准确,进水电磁阀或排污阀是否动作正常,及时清理探头污垢。
  预防性维护是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:定期清洗溶药箱、储药箱和管路;按时更换计量泵易损件(如隔膜、单向阀);保持设备清洁,防止药剂腐蚀;检查各连接点密封性;根据使用频率制定维护计划。通过规范操作和科学维护,可最大限度减少故障发生,确保絮凝剂加药装置高效、精准、持续地服务于水处理过程,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有力支撑。
电话 询价

产品目录